《初中·語文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》中國教師資格證筆試考試大綱
日期:2022-12-28瀏覽:109 次
《語文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》(初級中學)一、考試目標1.運用語文學科知識的能力。掌握漢語言文學的基本知識和語文教學的基本理論,能在語文教學中靈活運用;了解語文學科發(fā)展的歷史和現(xiàn)狀,把握語文學科發(fā)展的大致趨...
《語文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》(初級中學)
1.運用語文學科知識的能力。掌握漢語言文學的基本知識和語文教學的基本理論,能在語文教學中靈活運用;了解語文學科發(fā)展的歷史和現(xiàn)狀,把握語文學科發(fā)展的大致趨勢;準確理解《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(2011年版)》規(guī)定的課程目標、教學內容和實施建議,用以指導自己的教學。2.語文教學設計能力。能依據《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(2011年版)》規(guī)定的課程目標,針對初中學生的認知特征、知識水平及學習需求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;能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、學生個體差異確定教學目標、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;能準確表述教學目標,恰當選擇教學策略,合理利用教學資源,設計多樣的學習活動,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;能在規(guī)定時間內完成所選教學內容的方案設計。3.語文教學實施能力。掌握初中語文教學實施的基本步驟,能根據學生的學習反饋優(yōu)化教學環(huán)節(jié);熟悉語文教學的組織形式和策略,能依據語文學科特點和學生認知特征,創(chuàng)設情境、激發(fā)動機、組織學習、總結提升;熟悉現(xiàn)代教育技術,能依據教學需要恰當選用教學媒體。4.語文教學評價能力。了解語文教學評價的基本方式及特點,掌握基本的評價方式;能夠以《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(2011年版)》倡導的評價理念為指導,針對學生實際,合理運用多種評價方式,發(fā)揮教學評價促進學生發(fā)展的功能;能夠自覺進行教學反思改善自己的教學。1.了解國內外文學發(fā)展概況,熟悉重要作家作品及其風格特征,運用文學理論引領學生品味、鑒賞文學作品。2.能夠針對不同文本的特點,運用分析文本的相關知識和策略,幫助學生提高篩選信息、解釋推論、評價判斷的能力。3.熟練掌握漢語言基本知識(如詞匯、語法、修辭),遵循初中學生語言學習規(guī)律,幫助學生理解語言難點,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。4.具備較強的書面表達能力,熟悉寫作教學的過程,能指導學生根據寫作目的、內容及要求,具體明確、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。5.正確理解《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(2011年版)》,能夠在教學中體現(xiàn)其倡導的基本理念,落實其規(guī)定的課程目標。6.熟悉現(xiàn)行通用初中語文教材的編寫理念、結構方式、選文特點,能夠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使用教材。7.掌握識字與寫字、閱讀、寫作、口語交際、綜合性學習教學的一般思路和方法,能根據教學需要選擇使用。1.能夠根據語文學科特點及初中學生的認知特征,分析學生在語文學習方面的個體差異。2.能夠根據所選教學內容和學生已有知識水平,分析學生的學習需求。3.能夠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已有知識水平,診斷并確定學生的學習起點。4.能夠根據學生的學習起點,明確教學內容與學生已有知識之間的關系。5.能夠把握所選教學內容及其特點,準確分析教學任務,確定教學內容的相互關系和呈現(xiàn)順序。6.能夠根據《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(2011年版)》規(guī)定的課程目標,所選教學內容及學生語文學習特點,確定教學目標、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。7.能夠設計合理的教學流程,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,突出與教學重點、難點相關的教學環(huán)節(jié)。8.了解語文教學資源的多樣性,能根據所選教學內容合理開發(fā)、選擇和利用教學資源。9.了解編制教學方案的基本規(guī)范與要求,能在規(guī)定時間內完成教學方案。1.能夠根據識字與寫字、閱讀、寫作、口語交際、綜合性學習等教學內容的特點創(chuàng)設教學情境,合理安排教學環(huán)節(jié),組織學生參與語文學習活動。2.能夠根據學生語文學習的個體差異,指導學生的課前預習、課堂學習和課后總結。3.能夠選擇恰當的課堂教學評價方式,有效發(fā)揮評價的激勵功能,促進學生的語文學習。4.能夠根據初中語文的不同課型(如講讀課、自讀課、活動課),運用恰當的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,指導學生的學習。5.能夠在閱讀、寫作、口語交際的教學過程中,將學生的學習反饋轉化為新的教學資源。6.能夠幫助學生在綜合性學習過程中形成問題意識,指導學生根據問題制定計劃、搜集資料、分工合作、交流展示、評價反思。7.善于發(fā)現(xiàn)和利用生活中的語文資源,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、運用語文。8.能夠恰當選用教學媒體,整合多種教學資源,提高語文教學效率。1.能夠在教學中綜合運用形成性與終結性、定性與定量等不同類型的評價方式,恰當評價學生的語文學習過程和結果。2.能夠依據《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(2011年版)》倡導的評價理念,發(fā)揮教學評價檢查、診斷、反饋、激勵、甄別等功能,促進學生的發(fā)展。3.能夠根據識字與寫字、閱讀、寫作、口語交際、綜合性學習的教學內容,選擇和使用恰當的評價方法。4.能夠結合學生自我評價、學生相互評價、教師評價,幫助學生了解自身語文學習的狀況,調整學習策略。5.能夠分析、評價自己的教學,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,提出改進思路,完善教學方案,提升教學能力。
(1)為幫助學生準確理解《岳陽樓記》“錦鱗游泳”一句中“游泳”一詞,教師給出了兩種解釋:①美麗的魚兒游來游去;②美麗的魚兒有時浮出,有時潛入。引導學生從文句語境、修辭手法兩個角度理解,確認了第二種解釋的合理性;同時又提醒學生注意現(xiàn)代漢語中“游泳” 的詞義變化。對該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和本句所涉及的古漢語語法現(xiàn)象歸納正確的一項是(2)閱讀《散步》教學實錄片段,完成題目(注意:片段中的字母與選項字母是一一對應的)。師:[A]老師還想聽聽大家的精彩發(fā)言,先聽老師唱兩句歌詞吧(老師唱“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,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”)。師:來,大家一起唱兩遍吧!(學生陶醉在這優(yōu)美的旋律中)師:[B]誰能舉一個你身邊的例子,說說人與人之間的友情、親情、師生情、父子情、母子情等等。師:[C]同學們說得真好,請每人選擇一個最精彩的列子,寫在作文本上,并作簡要的評析。(學生進行片段作文,結束后進行小組分享)師:[D]從課本到社會,我們看到了一個個和和睦睦的家庭。但是現(xiàn)在社會上還有一些不顧人情、友情、親情的現(xiàn)象,誰能舉例說明?A.教師發(fā)揮自身優(yōu)勢,有效開發(fā)和利用教學資源。B.聯(lián)系學生生活實際,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本。C.從口語表達轉換到書面表達,讀寫結合,銜接自然。①石拱橋在世界橋梁史上出現(xiàn)得比較早。這種橋不但形式優(yōu)美,而且結構堅固,能幾十年幾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,在交通方面發(fā)揮作用。②我國的石拱橋有悠久的歷史?!端涀ⅰ防锾岬降?/span>“旅人橋”,大約建成于公元282年,可能是有記載的最早的石拱橋了。我國的石拱橋幾乎到處都有。這些橋大小不一,形式多樣,有許多是驚人的杰作。其中最著名的當推河北省趙縣的趙州橋,還有北京豐臺區(qū)的盧溝橋。③趙州橋橫跨在洨河上,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橋,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現(xiàn)在的最古的石橋。這座橋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,到現(xiàn)在已經一千三百多年了,還保持著原來的雄姿。到解放的時候,這座古橋又恢復了青春。④趙州橋非常雄偉,全長50.82米,兩端寬9.6米,中部略窄,寬9米。橋的設計完全合乎科學原理,施工技術更是巧妙絕倫。唐朝的張嘉貞說它“制造奇特,人不知其所以為”。這座橋的特點是:(一)全橋只有一個大拱,長達37.4米,在當時可算是世界上最長的石拱。橋洞不是普通半圓形,而是像一張弓,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沒有陡坡,便于車馬上下。(二)大拱的兩肩上,各有兩個小拱。這是創(chuàng)造性的設計,不但節(jié)約了石料,減輕了橋身的重量,而且在河水暴漲的時候,還可以增加橋洞的過水量,減輕洪水對橋身的沖擊。同時,拱上加拱,橋身也更美觀。(三)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,就像這么多同樣形狀的弓合攏在一起,做成了一個弧形的橋洞。每道拱圈都能獨立支撐上面的重量,一道壞了,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響。(四)全橋結構勻稱,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諧;橋上的石欄石板也雕刻得古樸美觀。唐朝的張鷟說,遠望這座橋就像“初月出云,長虹飲澗”。趙州橋高度的技術水平和不朽的藝術價值,充分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。橋的主要設計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,在橋頭的碑文里刻著他的名字。建筑園林、名勝古跡是人類創(chuàng)造活動的實物記錄,體現(xiàn)了人民大眾的智慧,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。本單元所選課文基本上都是與建筑園林、名勝古跡有關。閱讀這些課文,可以使我們接觸到多種知識,開闊眼界,激發(fā)對祖國文化的自豪感。學習本單元,要注意課文怎樣抓住特征來介紹事物,要理清說明順利,了解常用的說明方法,體會說明文準確、周密的語言。《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(實驗)》的相關規(guī)定在閱讀中了解敘述、描寫、說明、議論、抒情等表達方式。本文為某版《語文》教科書八年級上冊,第三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。同單元課文還有《橋之美》(吳冠中)、《蘇州園林》(葉圣陶)、《故宮博物院》(黃傳惕)、《說“屏”》(陳從周)。1.中國石拱橋的總體特點是什么?試以趙州橋為例,用自己的話說說它是如何體現(xiàn)中國石拱橋的特點的。